南航学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理工大学校史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190

帖子

8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8:2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校址变迁:
     1939年,为促进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和保证抗战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春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
1946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北方大学工学院在晋冀鲁边区成立。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培养具备新的技能和本领、善于管理的工业干部和技术人才。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工程干部。
1950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力量。
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自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
1988年4月2日,为适应学校由单一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的需要,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延安自然科学院(图):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图):



华北大学工学院(图):


北京理工大学(图):






二、发展过程介绍: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今天北京理工大学的源头,她诞生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诞生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她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穿越“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峥嵘岁月,北京理工大学从此迈步,体现延安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谱写了创业创新的华美篇章。
1945年11月15日,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延安大学进行战略转移。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120多人从延安出发,沿黄河行进,经过雁北,向东北迁移。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这一段独特的迁移经历,也被北理工学子称为“马背大学”。
   1945年日寇投降后,延安自然科学院奉党中央命令迁往东北解放区,因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锦州等地,同年底学校滞留在张家口。随着时局的变化,学校在华北等地几迁校址,几易校名,为战争军需和当地民用服务。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定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学校分批迁到北平,1949年10月1日师生参加了开国大典。
延河儿女,历经坎坷,长城内外,转战千里,会聚华北大学工学院,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可歌可颂的贡献,实现了从“抗战建国”到“为新中国建设服务”办学方针的转变。
  华北大学工学院在1952年1月,奉命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又走上新的征程。
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学院主动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格局,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专业格局;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1981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的军工特色得以保持,也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实现了又一次超越。
  北京工业学院不断超越自我,使她在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新中国的重点国防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红色国防工程师”。“红色国防工程师”需要政治觉悟高、专业水平高,即,又红又专,这是“基本功的基本功”,对于军工类尖端专业更是如此。培养“红色工程师”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培养造就教学骨干与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在优秀教师中选拔,进行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相结合有重点地培养,从而达到名师、严师出高徒的育人目标。
   1988年,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如今,这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正在以蓬勃的态势,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理工大学按照“继续加强工科优势,着力强化国防特色,大力发展理科基础,适度建设人文专业”的方针,适时进行了大范围的学科调整和重组,形成了“理工并重,理工融合、工理管文协调发展”、覆盖10大学科门类、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
历史的沉淀积攒出北京理工大学厚实的人文气息,让这所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里开出了一朵独特耀眼的管理学奇葩,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正以兼容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坚实的努力不断成长壮大。
三、详细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其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先后担任院长。1950年9月,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并入学校,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39年5月-1939年12月),延安
  1939年5月在南门外杜甫川,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
  延安自然科学院(1940年1月-1943年11月),延安
  1940年1月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名延安自然科学院
  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3年10月-1945年12月),延安、张家口等地
  1943年10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6年1月-1946年12月),张家口、辗转华北办学
  1946年1月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与晋察冀边区工业职业学校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
  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1947年1月-1947年11月),河北省建屏县(现名平山县)
  1947年1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晋察冀边区铁路学院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1947年12月-1948年8月),河北井陉
  1947年12月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其他系科调走(其中原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于1947年3月参与组建北方大学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
  华北大学工学院(1948年9月-1951年12月),河北井陉,北京
  1948年9月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
  1949年11月华北大学工学院(高职部)--> 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现北方工业大学)
  1950年9月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
  1951年12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西南工业专科学校(曾叫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航空科
  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1月1日-1988年4月1日)北京
  1952年8月北京工业学院(采矿系、冶金系)-->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8月北京工业学院(有色金属方面学科)-->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1952年8月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11月北京工业学院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系及教师学生
  1961年7月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太原机械学院(即华北工学院,已更名为中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1988年4月2日至今)北京
  1988年4月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孕育了多所高等学校,是国内若干所重点大学组建的重要源头:
  1949年北京理工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抽调高职部成立今北方工业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航空系组建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采矿系、冶金系参与组建今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有色金属方面学科参与组建今中南大学,
  1961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援建今中北大学。
【国防定位】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一直立足国防事业,是我国高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迁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0年,华北大学工学院面向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个地区第一次公开独立招生。以本科为主,学制定为五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制大学。
  1951年3月,为建设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担负起为重工业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工业部将北京机床总厂的第一分厂,调配给学校作实习工厂。
  1952年3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下发了《关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后发展的方向及目前的方针任务》的文件,决定北京工业学院“逐步发展为国防工业学院或国防工业大学,并使之成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中新的高级技术骨干之重要来源”。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由国防科委、重工业部领导。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学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任务是为国防建设服务。
  195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56年,学校培养出第一批五年制高等兵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
  1957年学校初步建成基本配套的火炮、自动武器、引信、坦克、雷达等14个常规兵器专业,为迅速培养我国自己的国防建设人才,满足国防生产的需要,起了重大的作用。
  1958年以后,随着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又建设了一批国防急需的火箭,导弹方面的专业,并培养出大批从事尖端科技的人才,输送到国防科研和工业部门,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上天作了重要贡献。
  1952年至1957年到1957年为止,学校已建立了6个系,14个兵工专业,全院师生员工达7806人,比1953年增加了2.34倍。新中国第一所兵工高等院校已经起步和发展壮大,屹立在祖国的首都。
  1959年,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边境受到威胁,学院军工科研和生产的任务更重,全院共承担了110多种科研任务,有57项完成或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红箭-73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J-201反坦克导弹,1974式全自动双管37毫米高射炮,大型天象仪,三米焦距远程照相机,74式1.2米地炮测距机,8701高能混合等,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完成或基本完成,在1978年前定型而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的项目。有的项目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家空白,有的为祖国争了荣光。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领导。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我校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结构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格局;在专业内涵上,由军工产品型发展为军民结合的工程科学技术型;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使学校的军工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持和发扬。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1983年,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支持的中国14所著名大学之一。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
  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4所副部级高校之一。
  1992年,创建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领导。
  199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通过211预审,成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
  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首批2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一。
  1999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开始招收国防生。至今共招收和选拔国防生千余名。目前,在校国防生700余名,分布在10个学院,20多个专业。
  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由北京市政府、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同重点建设。
  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成为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2000年到2004年科研经费到款情况的统计,连续五年,北京理工大学的总科研经费都有超过50% 来自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军工集团的项目。
  在学校制定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到2040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延安精神和国防科技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
  据统计,从1956年到1963年间,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564人,有5981人到部队、国防工业企业、院校工作,占全部毕业生的91%。仅“十五”期间,就有各类毕业生5000余人投身国防系统建功立业;2006年又有1000余名毕业生到国防系统就业,超额完成国防任务25%。这些充分反映了服务国防、面向军工始终是学校的办学重点,体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国防军工特色。
【学校归属沿革】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迁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2年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归属国防科委领导。主要以导弹、坦克为核心发展国防科技。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
  1987年,兵器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学校划归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领导。
  1988年,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学校划归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管理,成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共建高校。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撤销,部分职能并入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工业与信息化部。
【地理位置】
  北京理工大学由校本部、北京良乡校区、北京房山分校、北京西山实验区、秦皇岛分校、珠海学院组成。
  学校本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带(三环以内),交通便利,毗邻国家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学校占地4342亩(含中关村校区1063亩,西山实验区251亩,秦皇岛分校28亩,良乡校区3000亩),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21亿元,校图书馆各类藏书超过300万册。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并拥有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体育馆(2008年奥运会排球赛比赛用馆)。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距天安门广场约30公里,距校本部约35公里,京广铁路和京石高速公路东侧,北京西南六环路以内,占地面积202.97公顷(3000余亩)。良乡校区将承担今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东接良乡卫星城和京石高速公路,西临燕山石化工业区,南与燕化星城毗邻,北靠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院。房山分校占地60亩,花木繁茂环境优雅,远离城市喧嚣,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十一五"规划中的学校建设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标准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活动游艺区一应俱全。校园建筑具有欧式风格,庄重典雅,清新怡人。
  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实验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毗邻百望山、京密引水渠,风景优美,远离城市喧嚣。西山实验区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分校改建而来。为扩大办学规模和更合理利用校本部土地资源,学校将校本部西侧的实验区迁建至原西山分校。
  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建于1984年,是北京理工大学直属分校。校址地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向东、南步行一公里,即可到达渤海之滨。秦皇岛分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六个国家级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之一。目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全国重点大学培养一年制民族预科生,招生规模每年500余人。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坐落在广东省美丽的珠海市唐家湾海滨,依赤花山脉纵横延伸330万平方米(5000亩),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城际铁路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学校的东北两侧通过,交通便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bs论坛  

GMT+8, 2025-7-8 23:13 , Processed in 1.7334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