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学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知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206

帖子

9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举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
通知
   
      结构创新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科性竞赛,为同学们的课外研究学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学生自主研学的积极性,加强各学院间的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实践、交流的机会,经研究决定,特举办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
参赛要求
(一)大赛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要求组队参赛,每组1-3人,可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队。
(二)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均由选手直接提供作品,经检验合格后参赛;初赛选拔30组参赛队进入决赛。
(三)具体报名方式
方式一:现场报名:
        9月21日、22日、23日在将军路校区一、三、四、南区食堂门口设立报名点。
方式二:宣讲会报名:
9月24日在将军路校区举办大赛宣讲会,
可现场报名。
方式三:网上报名:
加入QQ群:544802601,在群文件544802601
下载报名表,并于9月27日23:00前发至
邮箱:437290807@qq.com
模型加载组:
竞赛模型
用A4纸搭建一个可以承重的三层结构模型,具体结构形式不限。
模型几何尺寸要求
(1)模型总高度H=750mm±10mm,总高度为模型底面至模型顶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2)模型应具有3个楼面(含顶层屋面),二层、三层与顶层楼面应能分别放置重物,承受一定的铅垂载荷。
(3)每层楼面层层高h1、h2和h3=250mm±10mm,楼面层净高h0≥200mm;
(4)建筑模型外包面积


        
图1 模型要求示意图
模型重量要求
模型自重m应小于等于600g。
模型加载要求
提供大、小两种规格铁块。大铁块重量为10kg和15kg;小铁块重量为1kg。其中模型二、三层楼面加载M2、M3只采用小铁块,M2³6kg、M3³6kg;顶层楼面加载M1时大、小铁块均可采用。
模型展示组:
参赛作品结构形式、结构所用材料不限,为承办单位便于展示和运输,每件结构模型的尺度限定为:最大单向尺寸不得大于800毫米。尺寸超限者,不列为评比对象,只做展示。
每个作品要求制作一个作品说明(A4纸打印),按照模板介绍作品名称、灵感来源、设计思路或作品特点等(模板见附录)。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具体详见附件。

附件1: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附件2: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参赛作品要求
附件3: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评比细则
附件4: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报名表
附件5: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模型展示组作品说明书模板
附件6: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模型展示组评审评分表
附件7: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模型加载组评审评分表
二〇一六年九月四日
主题词第六届  结构创新大赛  通知



附件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
承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土木工程学社
二、大赛宗旨
举办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一步加强各院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竞赛日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17日-9月27日
制作海报、宣传单、展板;
启动赛会筹备,完成报名;
进行大赛宣讲会;
宣传物资及大赛器材准备;
参赛人员统计;
2、初赛阶段:2013年9月28日-10月7日
向各参赛队发布比赛说明;
进行加载组初赛,并选出决赛队;
进行模型展示组决赛;
3、决赛阶段:2016年10月8日-10月15日
向各决赛队发布决赛说明;
举行决赛,颁发加载组和模型展示组相关奖项;
、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模型加载组设:
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6项,获奖团队颁发证书、奖品。本次竞赛另设4项单项奖,分别为最佳承重奖、造型风采奖、结构创新奖、团队风尚奖,获奖团队颁发证书、奖品。
模型展示组设:
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6项,获奖团队颁发证书、奖品。



附件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参赛作品要求


一、材料和工具
(1)限用A4纸(废旧或新皆可)、胶水、彩色涂料或喷漆,不得使用其他材料制作作品(如木、竹、塑料、纱线等)。允许用色彩美化作品。
(2)胶水只作为黏合材料,参赛队不能用其来改变纸的力学特性(如将胶水灌入模型空隙中等),一经发现取消该参赛队比赛资格。
(3)材料和工具由各参赛队自备。
、模型失效评判准则
比赛开始前一天晚,组委会将检查各队伍的作品,如发现违规现象,将取消参赛资格。
在进行加载时,出现下列任一情形则判定为模型失效,不能继续加载。同时,将上一个加载级别视为该模型实际所能通过的最高加载级别,并作为模型效率比计算的依据。
(1)结构出现断裂、倒塌等不能再承受载荷为止或选手自己停止加载,导致作品坍塌或折断的最后一块铁块不计入,铁块在模型上静止5秒才记为成功承重;
(2)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出现加载状态的铁块落地现象。
本次竞赛主题为结构创新模型展示,作品应能反映必要的结构概念;应以展示学生的力学概念、结构概念、创新思维为主,不宜花费过多的经费。鼓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作品创新思路。



附件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评比细则


一、模型加载组:

模型制作、现场安装、加载及测试步骤
(1)模型制作完毕后,由工作人员进行模型尺寸违规检查,并对模型称重:将制作好的模型称重得到m(精度0.1g);
(2)得到入场指令后,迅速将模型及底板运进场内,放置在承载台上,准备进行加载;
(3)决赛时,由一名队员进行模型陈述(1分钟)及回答评委问题(1分钟);同时由评委对造型及工艺进行打分;
(4)进行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依据模型失效的评判准则评价模型是否失效;
(5)以上模型安装、加载过程由各队自行完成,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和记录;
(6)加载结束后,迅速清理加载现场。
二、评分规则
本次比赛总分100分,参赛模型得分高者取胜。初赛只由模型性能得分,满分100分,不考虑造型分和现场答辩得分,决定决赛名单。决赛成绩为造型分+现场答辨得分+模型性能得分。
(一)造型分(10分)
(1)宏观造型(5分)
按构思新颖、外形美观、比例协调三原则打分。分优、良、差三等,分别得5、3、1分。
(2)微观工艺(5分)
构件和节点剪裁合理,制作美观,连接可靠。同样分优、良、差三等,分别得5、3、1分。
(二)现场答辩得分(5分)
根据模型陈述及答辩情况,由多名评委打分,取其平均分。
(三)模型性能得分(85分)
计算方法为:
C=(M1×H+M2×h1+M3×(h1+h2))/(H×m)
S=85C/C*
C*:各队模型性能参数的最大值
C:本队模型的性能参数
S:本队模型性能得分
三、单项奖评比规则
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
优秀奖六名;另外设单项奖,评比规则如下
(1)最佳承重奖:授予比赛作品两层承重重量总和最大者。
(2)造型风采奖:授予比赛作品外形美观、造型新颖者。
(3)结构创新奖:授予比赛作品力学结构有所创新者。
(4)团队风尚奖:授予比赛作品在团队特色与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出色者。
四、模型展示组:
本次竞赛主题为结构创新模型展开竞赛,评审程序如下:
1、将登记编号完成的所有参赛作品陈列在展示教室,每件作品前面标示作品序号,不得标注作品完成人。
2、每位专家或学生代表(学生代表为各参赛队的队长)发放评审打分表格,作品盲评打分(百分制)完成后在打分表底部签名。
3、评分完毕,上交打分表,由会务组对每件作品的各专家或学生代表所给分数进行计算,给出最终评分结果。
计算作品得分,学生代表打分在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其平均分,该分值占总得分的50%;专家打分直接取其平均分,该分值占总得分的50%。


附件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报名表
组别

(模型加载组或模型展示组)
队伍名称

作品名称

参赛信息
姓名
学号
QQ
联系电话
队长




队员









注1:比赛队伍由1-3人组成;
注2:比赛日程:
①    报名截止:9月27日晚23:00
②    大赛宣讲会时间:9月24日晚
③    初赛作品检测时间:10月6日晚
④    模型加载组初赛时间:10月7日
⑤    模型展示组决赛时间:10月15日
⑥    模型加载组决赛时间:10月15日



附件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  
模型展示组作品说明书
  参赛队序号:_______

队名:
队长姓名:
作品名称

选择材料

力学原理

创意说明

作品特点




注1:可附作品图纸、照片。

注2:作品说明书于比赛当天提交至评委席



附件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模型展示组评审评分表

序号
作品得分
创新性
30%
材料合理性
20%
力学概念
30%
制作工艺
20%
总分
100%
1





2





3





4





5





6














附件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结构创新大赛模型加载组评审评分表
参赛队伍名:_____________队伍序号____________
队长:____________
队员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一、造型得分(10分)
项目
得分
备注说明
宏观造型(5分)

分优、良、差三等,分别得
5、3、1分。

微观工艺(5分)

合计

     二、现场答辩得分5分)
评委
得分
平均得分
一号评委


二号评委

三号评委






三、模型性能得分(85分)


性能参数C=(M1×H+M2×h1)/(H×m)
第一层高度h1


总高度H

第一层承重M2

顶层承重M1

本队模型性能得分S=85C/C*


四、总得分
总得分



队长签字:_______裁判员签字:_______


另:在校级比赛(三级比赛)中,若在模型展示组中做出优秀的作品,可以参加省赛。

活动报名二维码


               

欢迎您的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bs论坛  

GMT+8, 2025-5-5 10:36 , Processed in 1.8201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